新闻中心
配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1
今天上午跟一个朋友在讨论。
社会在进化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对社会舆论的改变,工具在革新,思想在升级,甚至连新闻的传播方式都变的有实效性和快速有质量的变现。
但是,有一些人永远没有进化,他们不具备信息过滤的系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件事情的发生也全然没有清醒的认知。
这也就是为毛总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没用,或者他们的确越来越没用。
因为你身体和脑子都没有动过,对外界信息听风就是雨。
2
辱母案之后喧嚣未定,又出现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对社会舆论的改变了四川泸州某中学14岁初中生赵某高空坠亡的新闻。
网络传言有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对社会舆论的改变了刚开始的风口,涌现了黑社会、保护费、拒绝尸检、官方渎职等关键词,网络信息开始有了指向性官方不作为的趋势,为了后期反转做了有利的铺垫。
在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对社会舆论的改变我从事广告的那段时间里,帮助客户品牌做一次社会化传播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找出这个品牌核心价值与社会化时间的关系点;
第二,找出社交网络的受众群体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规律变化;
第三,将品牌价值卖点藏在舆论事件中,让大家接受信息之后散发主动式传播。
一个成功的社会化传播案例一定是抓住了大众眼球,刺激到大众的神经引发他们在社交网络上主动传播。
这么做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不太会很认真的去过滤突如其来的信息。
微博随便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简单的创意都能引起围观发酵,原因还是因为太多人喜欢凑热闹且不愿意动动脑子。
当然,广告是无公害的。
可是,新闻中的误导却是致命的。
3
前几天在外地旅游参加了一个辩论。
辩题是,新闻该不该追求真相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对社会舆论的改变?
辩论十分精彩,其中一方还是新闻学院的高材生,后来话题延伸到新闻中如何权衡真相和事实?新闻人该如何向大众传递真相和事实才不会违背原则?
最终话题延伸到新闻人有没有责任去对没有信息过滤能力的大众进行再教育江南体育?
这是个很核心的关键点。
新闻人在采编信息、整合报道之后就算完成了整个信息传递的工作了吗?
并不是。
写作者在就某个选题撰写文章,传递出去读者对于文章内容的评论也就仅限于写的好与不好之间,这是对于作者的写作水平界定。
但是新闻不是创作,告知事实本质,还原事件本身是基础。
一篇新闻报道写的文采飞扬,让读者看的咬牙切齿、怒目圆瞪甚至产生了过激情绪,这就是舆论煽动。
4
在亿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技术,并且发明创造了很多科技力量,甚至学会了利用思想来统治。
但是在这么多年的进化当中,始终有很大一批人拒绝进化,他们是网络时代的五毛党,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受害者。
这些人,因为工作爱情的失利变的情绪暴躁无处宣泄,看到一些新闻之后就跟点燃了炸雷的导火索无法控制。
这些人,因为高估自己的正义感,在一篇政治新闻下面的评论可以随便举起屠刀喊打喊杀,什么杀光东京人之类。
这些人,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别人理智客观的时候他们总是要问,要是你妈受辱你怎么办?全然不顾杀人要伏法的基本道理,只顾弘扬自己的伟大和正义。
这些人,仅凭一篇新闻的信息就开始态度鲜明的站队,对于意见向左者各种抨击,连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时间都不给。
5
遇见社会化公众事件,如何作出正确反应?
第一,新闻不是小说,要有基本的谣言判别能力
正常文化水平的人都需要对一篇文章有基本的判别能力,是小说还是新闻,是报道事实还是渲染情绪,是陈述事件还是添油加醋。
第二江南体育app,谨慎围观,别轻易入坑。
为什么新闻也会有反转?要么报道新闻的人本来就知道的很少,但是为了抢新闻的实效性就只能快速的放出消息;要么撰稿人知道很多内幕故意隐藏不报就等着制造反转引发二次转播,赚取流量。
第三,你没有资格做义务警察。
确实很多新闻事件由于网络关注太大给官方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但是要知道舆论是可以被引导和转移的。你的舆论能不能体现价值主要是在你是否客观事实的发声,还只是因为自己一腔热血的正义,知悉信息甚少的情况下加入了讨伐大军。
一定要相信,他们可以让你随意发声,也可以让你瞬间失声。
6
看过和菜头的一篇文章,“7天定律”概念,就是七天一个热点事件,网民就会轻松的被转移注意力关注到下一个热点事件当中。
大多数人只是热点的参与者,并不会真的很关心这件事的本质。
如果要问起来,很多人会说,毕竟大家都那么忙,谁去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
对,大家都那么忙,忙着围观八卦和瞎凑热闹。
至于真相和事实,who cares?!
一个文风特别杂乱的公号
内容有毒,谨慎关注
微信公众号:huangxiaobai611
个人微信:sucre_bai
新浪微博:黄小白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