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江南体育下载

2024-11-05 16:20: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谁是互联网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的核心?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互联网?

  从事资本市场的职业者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是幸运的,因为资本市场的价值法则,是着眼未来。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身处一个深刻变化的互联网科技时代,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体验使我们的人生如此丰富多彩。

  身处变化的我们,只有投身变化,才能改变自我,收获体验,收获时代;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时代。

  为了未来,改变自我,享受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你我。

  2016年的双“十一”刚刚过去,马云的阿里豪取1207亿元销售记录;与之相对应的,是登陆上海滩经营20年之久的英资玛莎百货宣布将中国十家门店全部关闭,同时宣布关闭的还有太平洋百货。2015年起以LV、百盛购物中心、南京八佰伴等实体店关店潮蔓延至此,一边是传统商业模式黯然退出的无奈,一边却是“双十一购物狂欢夜”晚会嘉年华般的璀璨。这些无可置疑地证明,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冲击了传统商业模式,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柯达是当年的影像业霸主,在电子影像兴起之时,柯达是业内最早推出数字相机的企业之一,可是最终固守胶片而轰然倒闭;诺基亚,曾经的数字化移动通讯霸主,手机文化的启蒙者,已经被现在的移动江湖完全忘却。教科书和知名学者以此为典型广为教诲,不跟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将被市场淘汰。可是,只有亲身经历者才知道,这都是骗人的;柯达也罢,诺基亚也罢,死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企业自身内部赖以运转而无法改变的运作模式。杀死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他们的,不是科技,而是他们功成名就的立身之本——business企业经营组织。

  两年前,马云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数据有什么用,但我知道肯定有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入运用已经无需多言。另外,马云还说过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刺激之下的中国金融界,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进取江南体育下载,何况,还有总理的互联网+口号言犹在耳,互联网金融群雄并起的竞争刺激,君不见天天都能见到各方的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应用举措,那么,金融界真的做到了改变吗?改变,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时值今日,我们应客观分析,接受时代的要求和考验,主动作为,主动做出真正的改变。

  一、以用户的名义

  一言——“在传统企业的土壤里,开的了互联网的花,结不出互联网的果”。

  这句话很残酷,却是事实。

  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之时,新锐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发展各领风骚,一边是腾讯、盛大网络、新浪、搜狐和当时叫1688的阿里各自创造新奇的虚拟化“游戏”吸引各方眼球;另一边是以证券公司、银行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依靠互联网交易手段优化了传统业务的客户连接方式和服务客户的渠道,拓展了自己的经营地域和规模。客观地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互联网企业坚持以虚拟化内容为核心、依靠流量收费和线上广告收入为现金流的线上粘性规模化经营模式,而传统企业将线上业务定位为传统业务依靠互联网进行低成本营销和客户服务渠道、坚持传统盈利模式不变,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过了十年。

  在相安无事的背后,其实却有着变与不变的本质区别。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就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运用范围、格局甚至是形式十年不变;互联网架构十年不变;互联网运用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关系十年不变;互联网对企业价值十年不变。归纳地讲,互联网对企业内部运营没有任何改变,企业将互联网运用限定于客户、外围、渠道,限定于营销作用,限定于单向指令或信息的接受,限定于一种标准。证券公司就是典型代表,一个无论是行业还是个体,无论是整体业务规模或是经纪业务收入来源或者是客户委托交易的主渠道看互联网的占比都早早超过8成以上,但是,互联网运用仍然限定于网上交易APP,限定于经纪业务当中的委托下单和行情接收;证券公司的网上交易全部仍然是标准化的,通用型的,非互动性的;也仍然是不分客户层次、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典型特征;仍然只是接入,全部的业务控制系统、平台仍然部署在企业内部局域网并和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共用而没有任何区分——将近二十年没有任何改变!证券公司的互联网应用只是把传统业务的客户的交易端从现场搬到线上而已,便利是便利了,但,更大意义上却是失去了。总结看,传统企业互联网运用就是把业务接入互联网这个最大最简单的渠道而已,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精神,既没有客户粘性,也找不到客户,仅仅是传统业务模式的渠道延伸而已,连接而没有联接,也就无从谈起互联网布局了。归根到底,传统企业内部组织、经营管理没有因互联网而改变。

  “月亮已经不是那个月亮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出了新时代的新路径:

  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深愔互联网时代“用户价值”远超传统商业“客户价值”的奥秘,坚定地认为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企业价值将在一统江湖后一次性实现利益最大化,用户价值的集中将使得多样化的客户价值集中体现,因此,义无反顾地以用户为核心经营互联网平台,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来实现用户规模的最大化,各种形式的跑马圈地,以传统企业不解的烧钱方式疯狂追逐用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

  第二、对用户价值的追逐是完全架构在以互联网为纽带上开展经营,在数字化的形式背后,是互联网企业全力追求扁平化组织以实现最短的内部流程和最大程度的市场化的均衡统一;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夹缝中生长的,从一开始就抛弃了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而完全以互联网精神构建新的价值体系,没有传统企业的既得利益,也就没有了传统性包袱,得以咬定用户规模目标,咬定互联网模式,咬定未来愿景,无视传统企业的当期盈利性压力;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虚拟化社区建设入手,以提供互联网“便利”服务为手段、以联接为核心,以更新颖、更便捷、更集中的创新性服务构建了成功的获客渠道和用户粘性机制,在迅速实现用户规模化的基础上迅速结合传统商业经济构建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实现了用户价值的商业转化;

  第五、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构建了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的利益模式,业务模式都是以不收费为前提获取并稳定用户群体,再面向客户群体将传统商业模式以更便利、更简单、更便宜、更完整的互联网交互模式吸引、激发并满足用户的商业需求,商业模式都是构建在盈利模式隐性化基础上;

  第六、互联网商业模式是自由生长状态下大浪淘沙残酷竞争的产物,一旦生存就证明其兼具很强的生命力和可怕的病毒性传播式的市场影响力;在消费时代,客户价值是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某个企业而言的,但是用户价值是所有客户价值的重合与核心,互联网企业发现了这一核心原理,占据了先机;传统企业忽视了,有可能失去未来。

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

  正因如此,当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使得传统企业感受到压力之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互联网商业活动,也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为媒介大幅拓展业务边界,占据舆论和领导力的制高点,推动传统商业活动向其主导的圈地运动靠拢;微信和支付宝的广泛覆盖性分别为腾讯和阿里占据了广大人群的社区入口和生活习惯的入口。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生态基础的各种新兴商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各种“互联网+金融”企业野蛮生长,各种P2P规模达2万亿元只用了两年时间。与之相对应的“金融+互联网”,各大传统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各自的互联网应用产品,却鲜有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应者寥寥,影响力微乎其微。这种局面最终演变为互联网金融乱象,如裸条,最终迫使国家在国务院层面组织开展清理整顿。

  占据客户资源、特许经营、品牌、资金等众多优势的金融机构为何无法实现对互联网时代的适用性转型?这个问题就跟柯达、诺基亚的归宿道理一样,因为,这些企业他们自身生态上的优势就是他们转型的束缚。传统企业固有的企业内部架构、体制、组织方式、利益分配机制决定了企业的互联网运用只能在外部商业模式上做文章,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因既有的盈利模式的依托,谁都无法也无意去改变。所以,就使得外部商业模式因缺乏内部体制机制的支持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既不主动,也往往因既有业务的束缚而不伦不类。一句话,传统企业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认识到客户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差别与联系,完全、彻底、灵活地建立全流程、全体系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互联网活动都只想用互联网的药引子来扩大传统业务的影响力和规模,更因内在的传统价值判定标准与互联网企业花钱买未来的思路格格不入,只能开出带有互联网特征的创新之“花”,而结不出互联网应用的“果”,因为不具备互联网精神——开放、不计财务损益追求规模、长期性联接。

  所谓互联网精神,有形的是技术,以及以技术为载体的模式,但其内在的核心是开放性思维,摩尔定律决定了互联网思维要颠覆传统的直接性、年度性会计核算财务定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创造应用场景从而实现与客户的联接,以客户规模和粘性间接创造商业价值。未来的互联网企业价值体系绝对是不以现存的传统性成本利润为标准的。

  互联网企业价值观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利己主义是以利他为前提的,用户价值是未来的,是无价的,未来的价值是无限的;传统企业价值观是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是完完全全利己主义的,是有限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故步自封,迷恋于客户价值无法摆脱,客户价值是有价的,却是没有未来的。

  传统企业说:“我们重视客户价值”;互联网企业说:“我们赋予用户价值”——这就是区别。

  二、以联接的名义

  二言——“态度决定一切。从连接到联接再到联结,其中的区别恰是传统企业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守株待兔和现代企业义无反顾、临渊羡鱼退而结网的态度反差。”

  企业价值观就是态度。就像哈姆雷特说的,生存还是死亡。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吸引人的口号就是“打破时空界限,联通一切”,中国还恰逢其时地诞生了一家以其命名的电信运营商,可是越是简单的真理往往越容易为众人忽视------

  互联网诞生之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加入WTO谈判之际,也是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处于中国经济改革思想最活跃的背景下,作为国际新生事物的互联网应用和实践在中国真的是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自由发展的珍贵待遇,中国现有互联网版图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是那个阶段草创发展起来的。从163上网开始,新浪、网易、搜狐迅速建立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版图并快速登陆美国证券市场上市,推升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与世界同步江南体育客户端,打开了中国的互联网之门。紧随其后,盛大、腾讯QQ、阿里巴巴,一大批企业复制着美国互联网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着——很幸运,中国的互联网应用紧紧围绕着以经济和娱乐为主的商业等非政治性主题。

  互联网的兴起,是应用性技术进步和业态创新两大引擎推动的结果。微电子技术发展导致个人电脑普及,网络接入技术发展普及推动中国网民数量从6位数到亿级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与此同步,是门户网站内容提供的日益丰富和普及,网络社区、游戏和聊天工具发展推动虚拟世界爆炸式发展,确立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生存地位。自由生长之下的大浪淘沙,整个互联网行业诞生了按版图领域的标杆性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新浪、百度、携程、东方财富等等。

  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应用,带有典型的虚拟化特征和以联接个人用户为明确目标。通过广泛和新颖的功能提供,来制造和联接最广泛数量的个人用户群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延伸性服务创造和满足用户需求来稳定用户群体的维系度。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活动都以C端个人用户为目标围绕展开,所有的活动都以实现用户常态化活跃性使用直至习惯性使用为成功标准。此时的互联网单体谁也不想也没有能力将用户个人与使用者完全重叠性占有,互联网企业与用户之间依托虚拟性身份建立稳定的用户关系。同样在大浪淘沙的原理下,标杆企业的用户数都是达到了数千万乃至数亿的用户规模。

  除了阿里巴巴,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生态都是与传统业务相区别或者不同形式的创新型运用,这使得几乎所有的网络化娱乐、休闲、交际都以互联网生态形式固化成新的与传统生态相区别的独特方式,并开始因其便利性、比较性而占据了舆论和消费的主流,迅速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蔓延至各个年龄层次。

如何制定基于网络信息的竞争策略

  至于阿里,则是以淘宝和支付宝为核心,以快递为延伸,以网络交易中介的方式聚集了消费用户和中小创业用户,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横扫商街。

  所有互联网企业成功的秘诀都在于有效利用了互联网的连接性,通过应用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与企业平台的互动性交互,取得用户的信任,获得用户的积极参与,不断延伸应用强化平台诱导客户使用并建立稳定的用户关系。稳定的客户关系的关键在于,互联网企业经营平台,让用户在成为平台的使用者的同时成为内容缔造者和传播者,使得用户对平台认同并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让用户在交互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主人意识。用户从连接者进化为联接者。

  互联网应用与技术进步相辅相成。近年来,随着WIFI技术的成功和智能手机的跨越发展,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推动了上网用户在人群中的全面有效覆盖和更广泛更长时间的在线,另一方面使得互联网用户脱虚入实成为可能,手机绑定验证功能打开了互联网商业应用的便利性和广泛性的大门。

  由此,互联网应用模式由联接阶段进入了联结阶段,用户虚拟身份已经开始向真实身份转换。用户为使用便利开始接受隐私有条件给受信任站点(企业)许可使用成为趋势。这一趋势将加速互联网企业推进传统商业模式的替代性应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将脱虚入实。

  已经聚集了上亿级别的联接用户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每一个用户都是未来新的互联网商业应用的可转化客户,这种用户身份对客户身份的商业价值而言是多棱镜型的立体价值作用,威力相当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派生,其对传统商业企业而言可操作、可营销的优势空间真的是信手拈来,加上其规模乘数效应,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岂止是玛莎关店效应可比拟的。就可能性而言,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商业应用互联网化改造既不存在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更因传统商业已经具备市场效应而没有任何市场经营风险,只需要照着现有商业企业的模式做电子化便利性流程改造、相对传统企业建立比较性价格优势就能轻轻松松搞定。更何况,我们完全可以推断,互联网用户多棱镜中本身就覆盖了绝大多数线下传统业务客户。互联网企业基于用户数据的准确及时掌握和线下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系统的精准式资源管理系统使得他们相对传统企业具备同等规模的运营成本优势、效率优势,更别提他们已经具备的规模优势的叠加效应了。

  在这样的前景面前,那些仅仅是建设了网站让客户连接登陆访问而已、没有按互联网游戏规则联接客户的传统商业企业,要么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掠夺走,要么,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收购对象,或者,依附于互联网企业打工,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传统企业线上布局是站在企业内部传统业务流程角度考虑,通过互联网站点连接达成线下向线上延伸,线上是业务流程一环而且不是必备的一环,是个连接触点,实质上连节点都不算,换句话说对其整个流程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以证券公司为例,作为最早上线商业化运作的行业,线上核心是网上行情及交易,通过给客户使用的是业务中端部分,客户交易关系建立的前端和后端包括开户、账务、咨询、维护等维持在证券公司其他的业务系统中,而且基本是线下处理,没有在线上实现全流程而必须以线下建立账户关系为前提,而且线上与客户的信息交互是单向的交易指令传递,无关业务流程和营销服务等客户关系维护。通俗的讲,证券公司与客户的线上关系不是线上用户关系,只有连接,没有联接,互相之间看不到,找不到。以此为基础,传统行业的线上作业无法为客户建立立体画像,只有单面的交易和账户特征。

  互联网用户关系建立的核心是以有吸引力的有效应用建立线上应用平台,吸引用户参与线上平台互动,把自身平台运营流程和客户的参与紧密结合形成用户功能应用活动的全线上流程,做大用户群体,拓展应用外延,使用户成为平台参与者、建设者、传播者,使用户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之间建立经常性、互动性使用的联结关系人江南体育app

  三、以数据的名义

  三言——“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电子化信用的载体,数据即信用;不理解这点,就无法厘清区块链的奥秘。”

  联接用户的目的是让互联网平台有效运转起来,让用户参与运营流程,并把“游戏”按照既定的方式走下去。一开始,所有互联网平台运营都依赖平台用户的流量分成来维持成本,用户规模是第一目标要素;规模需要平台不断增加资源投入,需要风险投资资本的补充,风险资本投资完全遵循摩尔定律来评估投资价值,点击率、用户规模成为计价基本要素,也是之后兴起的互联网广告收入投放的计价依据。用户上网留痕信息记录成为互联网平台经营的必备管理内容。累积之下,成为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平台功能和内容日益丰富,用户规模呈几何级攀升,平台累计记录的数据类别和数量均爆炸性增长。由于互联网虚拟世界的特性,也由于电子化数据标准化的优势,很自然的,出于做最受欢迎的平台的明确目标要求和对用户规模的追求,互联网公司开始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成为平台了解用户、分析用户习惯和偏好以制定营销策略,以及评估平台建设内容受欢迎程度、分析市场竞争性强弱、掌握市场趋势、用户动态乃至经营决策调整的最重要、最可靠、最有效的工具。随着平台间日益相互交叉渗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因共赢性成为平台间很自然的市场化行为。

  自由生长的互联网平台很快就找到了商业盈利的突破口。随着在线游戏的疯狂兴起,依托在线游戏的网吧成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并在各地蔓延,以Q币为代表的各种游戏币线下销售、线上充值模式成为传统与新兴有效衔接的神奇媒介,开启了互联网经济交易时代的到来。很快跟进的,是网络小说,中国移动推进的移动支付没有成就他的支付梦想,却成就了网络小说的繁荣发展。以阿里为代表的各个平台公司意识到了支付权利对于在线商业的重要性,纷纷申请支付牌照。支付宝的诞生,很难说是它的诞生催生了互联网交易时代的来临,还是交易时代的来临催生了它。

  互联网交易时代的来临,除了需要解决支付问题,更重要的就是交易对手的身份确认、交易模式的逻辑认同、交易流程的合理和透明与交易双方线上行为的符合性和可追溯性。电子化数据实际构筑了线上交易的信用记录,其功能与内容实际成为了交易的信用前提和信用记载。

  如果没有以支付宝为交易支付过渡媒介、将线上虚拟消费用户与线上虚拟商户的交易巧妙设计成订单线上约定和线下派送核实确认两个步骤,并与支付宝账户先转移后支付有机结合的机制,那么,在中国这个信用基础薄弱的社会发展虚拟商业是不可想象的,更不可能成就把“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商业社会无法生存的雅虎商城”搬到“中国的阿里巴巴”成为改变历史的商业帝国。但是,支付宝只是确保交易支付的信用的一环,真正让支付宝起到作用的,是围绕着这一环构建在交易两端的信用记录,数据。

  作为虚拟、开放、自由的线上商业平台,阿里的利益和职责所在就是维护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可交易信息及其秩序,吸引和聚合最大规模的用户和商户,提供便利性的检索、比较和辨别使用户购买需求得到最接近满足的信息,以有效支付中介机制鼓励交易达成,使用户关系转化为商业价值,提供一站式商业服务实现商业价值多元化,使用户关系超越商业关系实现价值最大化。阿里用交易记录数据和用户评价数据分别给用户和商户标志星级,实际就是给予双方信用评级,大大便利了交易双方的判断、检索,也有效维护了平台秩序,通过信用记录和评级,使双方获得了与交易权相关的评价权、监督权,同时也使双方都接受了被评价、被监督的义务,用公开机制让客户管理客户、客户监督客户。信用记录以数据记录为依据实现实时变化机制,确保了优胜劣汰的商业机制的有效性。

  由此,数据成为了互联网商业活动的信用载体,商业活动信用又创造了数据,再以数据方式体现信用变化,数据与信用密不可分,数据成了以电子化为依托的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更有效、更直观的信用凭据。随着互联网商业活动的日益广泛丰富,信用数据日益门类化、全面化、历史化,更全面的覆盖性将使数据信用日益有效。为了扩大互联网信用的使用边界,需要知道信用数据标准,区块链的产生恰恰给互联网信用的落地找到了一条通路。

  马云说“我不知道数据有什么用,但我知道肯定有用。”这话你信吗?想想他这些年收购了多少企业、收购了哪些企业,哪里离开了获得数据这一目的。

  大数据的背后,其实就是大信用。

  与大数据同一时期提出的云计算概念,表面看是数据存储、处理大集中带来的更大经济性、数据分析更大的便利性,实质上是更广泛的信用数据来源和更准确的信用分析评价、更广泛的信用使用范围和更有效的信用分类,一句话,建立全面而灵敏的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努力建设并希望获得国际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核心也在于此,正因为我们无法像西方一样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为道德基础、以宗教社区构建人的信用体系,所以长期以来经济环境中最大的困境之一就是如何建立信用制度体系并为外界承认,成为公允的经济规则的核心。当前我们实际存在并运行的只有人民银行依托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查询系统,基本上是以金融数据跳过商业环节、以金融信用跳过商业信用,而且这种信用数据是银行以交易对手身份记录、分析、评价的,商业银行也只是依据自身系统内交易记载的记录来对客户做自我主观评价的信用评级,使用范围也局限自身系统内部。可以说,传统的所谓信用评价、记录是不完整、片面、主观的。

  互联网企业自然发展而来的信用来源于客观数据,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记录不是互联网企业本身以交易对手身份记录和使用的;在累积庞大的数量来源基础上,等于是全市场的参与者给某个人加载信用记录,而且,这种信用记录是不断实时更新的,因此,建立在这种开放性数据基础上的信用记录,客观,真实,可靠。而且,其使用范围是开放的。

  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占有最大规模的数据,就占有最高的信用制高点,就占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影响主导权。

  下面是《冬虫夏草3》的第二部分:微信的颠覆者是谁?95后有怎样的互联网习惯?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吹向哪里?

  四、以开放的名义

  四言——“开放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

  中国互联网应用经过十多年的自由生长、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化运营群体,并且呈现出了比较明晰的经营模式,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腾讯、新浪为代表的以经营虚拟社区为核心的社交性互联网企业,他们面向用户提供互联网联接性社交圈服务,规模最大、最活跃、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渗透能力。第二类是以百度、携程、搜房网等为代表的以经营生活服务便利化为核心的生活性互联网企业,他们以各类衣食住行服务提供商为核心建设互联网联接平台,向消费者提供吃喝拉撒睡等消费服务。这些服务以“懒人”为显著特征,门类众多,个性化突出。第三类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以经营传统货物交易为核心的商品业性互联网企业,他们经营个体少,用户群体集中、庞大,聚合效应明显,龙头企业的垄断性地位已经建立。

  有数据统计称,通过互联网零售的商品销售额已占中国整体零售比例的85%。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谁都无法否认当前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对社会人群的广阔覆盖面和强大影响力。

  互联网快速普及发展的基础是其开放、无限制性。相对过去,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各种有形、无形门槛和地域限制,使得全社会大规模信息交流、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开放,是互联网生态精神的精髓,也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核心生命力。相对世界其他地区,中国人口密集、文化含蓄、地区差异大,改革开放后人口迁徙活跃,正是这些特殊性原因塑造了开放性互联网应用在中国惊人的需求潜力。

  基于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再加上互联网的开放性,那么互联网应用的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就不足为奇了。以现实中的用户需求为起点,通过互联网化进行创业,门槛低,风险也小,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多样性形成规模。以多样化应用为起点、用户为核心纽带的互联网应用,循着开放性精神,必然向更广泛的关联性应用方向拓展。就像细胞繁殖一样,应用间的交叉交融,使得互联网应用很快没有了范围边界。在自然竞争规则下,相关的应用不断以市场的方式融合、壮大,从而可以给予用户最大的集中性满足感。开放的精神给予了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将传统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作为自身的资源而非替代对象,互联网企业巧妙的发挥出了信息传导和用户连接的优势,站在用户和企业之间,让有限的中介资源发挥出了最大限度的作用。在保持独立经营的安全感和传统行业竞争压力感的共同作用下,按照双赢原则,传统企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OEM提供商,这推动和成就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规模化和效应化。一句话,通过组织者身份,互联网应用企业让线下传统企业参与并心甘情愿地成为其拓展和服务互联网用户的代工。在此,互联网企业建立了核心地位,并成为了开放性商业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以临界性用户规模为前提,整体性看,互联网商业模式具备需求明确、成本低廉、经营风险转嫁、资本效率高、潜力无限等优势。

  就经营模式而言,生活性互联网企业与商业性互联网企业原理一致,但是,应用根基的不同造就了生活性互联网应用的百花齐放。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发达关联起来,造就了生活性互联网细分行业的门类众多、用户覆盖广、企业数量大、特色和优势明显,因此,生活性互联网应用发展很快。与商品性互联网应用不同,生活性互联网应用的时效性和流转性更大,平台性更明显,专业分类更复杂,用户粘性更强,容易做到细分领域的集中和垄断。

  社交性互联网企业则不同,平台在非收费的前提下提供自动搜索功能、用户自主决定建立社交关系,用户与用户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圈子文化。微信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各个群体都获得了线上直连建立连接的权利,这唤醒了中国最广大人群原本封闭的社会性交往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又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了从虚拟社区到真实社区的转变,并以病毒传播般速度,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交活动苍白的状况。移动互联网社区造就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交繁荣,它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选择,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量时间,这反过来又刺激和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微信的成功,很大程度受益于微信基于用户信息数据的病毒式传播机制的建立。从开始之初的手机联系人、QQ联系人、邮件联系人关联性推荐,到后期的共同朋友推荐、扫一扫、摇一摇、雷达、附近的人、微信群,彻底改变了传统社区的虚拟性特征,坚定地以提供病毒传播方式的方式使所有人迅速凝聚在以微信为核心的社交文化周围,最短的时间建立了最大的用户规模。与此同时,开放性设计的微信平台所有的功能都是为给“你”的社交活动提供便利和工具,而且不断更新,不断与微博、短信、链接、QQ、邮件等其他平台联通。开放,是微信成功的基础,也是微信成功的精髓。

  要让开放性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用户数据为前提;要获取用户数据,必须以客户接受服务为保障。今天的微信,拥有极大的用户规模,循着开放性,很自然的介入了生活性互联网应用和商品性互联网应用领域。通过手机充值、生活缴费,微信很轻易就进入了广阔的生活领域;通过微信红包、微信转账、微信支付,毫无商业设计基础的微信也具备了与阿里支付宝同样的商业地位。2016年11月27日支付宝上线“圈子”功能,引起了圈子风波,在舆论压力下,最后又不得不下线。这一事件的背后,反映出阿里面对腾讯等社交巨头压力而急于求变的慌乱。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依托社交型互联网数据而建立并主导的趋势日益明朗,才是根本焦点所在。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腾讯会允许QQ和微信并存。其实,两者根本不同。不为我们所知的,是我们的下一代。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用微信,不记录联系人手机号码,他们只有一个从少年开始就牢固联系的QQ号。“说说”,是他们生活的核心。“说说”和微信最大的区别是“说说”做到了虚拟和现实的双重性,说说以自我展示为核心,而微信以看别人为核心。谁能保证,再过十年,微信不会消亡?

  开放性,是互联网今天成就的基础和核心,更是互联网未来进一步融合、便利、深入发展的精神所在。

  (未完待续)

  【注:本文为杨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