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南体育客户端|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

2024-11-03 16:15: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考研寄语】

  人生有很多事情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么。坚持自己的目标,比如考研,我们可以坚持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为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了成功而付出了努力。进步的心态是一辈子的事情。生命的奇迹是无限的,但前提是保持持续的努力。

  我们或许不知道能走多远,但重要的是我们在走。考研就是渴望、向往和激情的体现,这种渴望、向往和激情可以把我们引向新的世界,新的风景。

  关于考研,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你下定决心了吗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了吗?愿意花上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全心投入到这场艰苦的战役中了吗?也许你还在犹豫、也许你已陷入迷茫,但千万不要让时间犹豫、在迷茫中溜走。在学习上,历经了高考的拼搏,考研也许是最后的一次。未来的路在你脚下,要坚信自己认真的抉择永远是正确的,并一直走下去.....

  《公共管理学》这本书复习的时候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由于是张成福老师翻译的外国人的著作,很多句法都太生硬了,比如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第一章节最后的公共管理在现时代的挑战这块的问题晦涩难懂,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理解把句法灵活变换一下,还要善于分类和整合。需要同学们有很强的总结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今年考察的公管的论述公共管理责任,基本上把第这张的知识点全部囊括进去了,如果同学们只会按照章节背诵,没有全局观念,不能够建立学科的整体框架,那么是很难有所突破的,咱们要像写论文一样建立架构体系,进行论述,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这在考试当中是突出自己学术的亮点。

以下是育明教育赵老师给大家整理的一部分关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参考书的重点笔记,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第十章重要章节重点笔记,张成福老师老师是专业课管理学方面主要主要出题老师。关于管理学这块的笔记大家一定要整理并且熟悉记忆。

育明考研内部资料汇编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十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

  第一节 信息与公共管理

  一、信息的本质

  信息: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

  在说明信息与公共管理的关联性之前,理解信息的本质是重要的。信息的概念可以说是既宽泛又不明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就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49年控制论专家克劳德·申农(Claude 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传统上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的一系列特性非常明显:

  (1) 信息永远不因使用而消耗。

  (2) 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拥有。

  (3) 想防止某些人免费拥有部分信息或获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4) 信息对一个具体使用者的价值只有在其公开后才会确定。

  (5) 信息不会因经常性使用而枯竭。

  (6) 对信息的技术测量单位,如节、包,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同样,我们也需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由下列属性所决定的:

  (1)准确性(Accuracy)。准确性可以定义为正确的信息和一段时期内可以产生的信息总量之比。如果有1000项信息,而其中对实际情况给出正确报告的950项,则其准确性为95%。在信息和准确性的信息之间是有差别的。一个功能失灵的温度计可能是精确的,但却是精确的错误。

  (2)时效性(Timeliness)。信息的本质之一,或者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的特性在于时效性。对于一个股民而言,发生在10年前的某一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是根本没有价值的,也不会引起兴趣的。

  (3)相关性(Relevance)。信息可能是又准确又及时,但可能缺乏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能指导行动或提供新的知识和理解力。正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一张新出的地图对他没有任何帮助。“信息过载”有时实际上是指我们现在发现信息没有用途,例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看到既不需要、也不想用的产品广告。

  (4)完整性(Completeness)。一个人或一个公共管理者,虽然获得了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但由F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决策的失败。中国古人讲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映的也就是领导者获取完整信息的重要性。

  (5)可获得性(Availability)。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是可获得的,信息的使用者必须检视其所需要的信息。

  (6)效率(Efficiency)。信息也是资源,它与别的资源一样,不能免费使用,取得这一资源所付出的费用,必须与他可能创造的价值相比较。我们要求的信息必须费用低于收益并能大幅度降低其他费用,增加使用者对有关事物的理解。

  (7)信息的等级(Level of Information)。信息的价值同样也会与信息的抽象等级结构有关(S.H.赫克尔和C.诺兰,1993)。如图10—1所示,信息的数量和完整性是随着信息价值和主观性的增长而下降,信息的等级越高,其价值越大,而信息的等级是随着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性,也就是对信息的融合程度而变化的。

  图10—1 信息的等级

  三、公共管理与信息

  在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各个领域,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个人,一切组织的决策都需要信息。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来讲,他都需要三种类型的信息:界定问题的信息、关于决策环境的信息以及描绘和说明可能的选择方案的信息(Stephen Skjei,1973)。没有信息,问题则不能界定,没有选择的能力,也就谈不上控制的能力。除了需要信息用于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之外,管理者同样需要执行情况的信息。信息的确是将一个组织的管理机能紧密结合起来的粘合剂。从图10—2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因工作的性质不同,对信息的需要不一样。

  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则更依赖于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便是“信息处理企业”(Information Processing Business)。学者科恩(Steven Cohen,1988,77)曾谓: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比,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公共组织面临更为复杂的决策环境,公共规划与政策更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更大的政治冲突。只有那些私人市场不能应对的复杂、困难的问题才会进入公共的议程。因此,公共部门对信息的需求要比私人部门大的多。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共方案过于谨慎而且步调比较慢。据此,成功的信息管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学者斯塔林(Starling,1993,553)指出,公共管理理论与事务,因信息科技大幅减轻了信息的处理、取得、传输的成本,而必须主动的变化与适应。回应电子与通讯技术,公共管理者应超越对于信息界定为电脑而已的概念,也不应将信息权力完全赋予信息部门来执行,正如人力资源与财政资源一样,信息是公共管理者本身应处理的事项,信息是权力。公共管理者花费最多的时间来收集和发布信息,他们必须具有正确、相关、及时和足量的信息。

  的确,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者必须思考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6)如何应用信息科技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生产力。

  (7)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

  四、政府信息管理的范围

  信息管理:是指通过一种及时、准确、有效的方式来收集、存贮、综合、比较、分析和传播组织内外部信息,以便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政府信息管理工作就其范围来讲,是极其广泛的。根据学者卡尔森和欧佛门(Garson and Overman)的看法,公共管理者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表

  10—1所示的四大类活动:信息系统管理、电脑应用、平面文件信息系统、表格管理与记录安全。

  表10—1

  大项活动 细目活动

  A.信息系统管理 1.系统设计

  2.与决策者的界面

  3.资料输入的处理与分析

  4.资料库管理

  B.电脑应用 1.资料处理

  2.软体发展

  3.硬体购置与管理

  4.电脑辅助指导

  5.信息收集系统

  6.文字处理

  7.决策辅助系统

  C.平面文件信息系统 1.档案管理

  2.文献管理

  3.图书馆行政

  4.印刷与复印

  5.微软片与档案行政

  6.语音与视听

  D.表格管理与记录安全 1.安全规范与系统

  2.记录存放

  第二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对于何谓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而言,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系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贮、处理及传播功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如前所述,由于现代组织面对大量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决策,促进有效管理,而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可增进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作出决策的能力。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使决策者及管理人员在决策前能充分估计和预测决策后的可能影响,决策后可迅速了解决策执行的情况及其结果,从而可增进其决策的能力。

  (2)可节省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决策的时间、成本及精力。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各个次级系统的资料加以集中管理,通过共同的资料流程达到经济、迅速、有效使用信息的目的,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决策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3)可使管理人员便于推动例外管理。经由回馈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迅速获知计划执行的重大差异、问题及例外事项。

  (4)可充分发挥管理功能。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充分对决策环境的各项因素作全面详细的评估,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对组织运作的可能影响。

  (5)可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能提供非人力所能有效处理的信息,由此更能使决策、执行及管制等各项活动的品质得到相对提高。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S.P.Robbins,1994)。其发展始终是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联。

  第一阶段:集中数据处理(1954—1965)

  从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到60年代中期,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处理这样一些数据:如工资、账单和类似的文字工作。集中处理的标志是批处理,即数据都贮存起来再集中处理。

  第二阶段:面向管理的数据处理(1965—1980)

  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集中处理扩展带能为管理活动提高辅助信息。这时,信息系统被专门设计成帮助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建立了分离的信息系统部门,远程终端也引入到系统。

  第三阶段:分布式终端用户计算(1980—1985)

  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迅速被分步式系统所取代,即部分的或全部的计算机逻辑功能是在中央主机之外实现,管理者变成了终端用户。

  第四阶段:交互网络(1990— )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已发展到高度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目标的阶段,重点是建立和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联络机制。借助于互联网络,一位管理者的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联系,也可以作为一个终端来进入大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共享外面数据库的数据。网络正在改变着管理的方式。

  至于未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很难有一个明晰的图画,可以肯定,这一管理信息系统会更为快速、准确、有效率地处理信息,这一系统会变得更为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更有利于管理者处理复杂的问题。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分析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制是以管理功能的发挥为着眼点,只有在对管理功能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分析的项目主要包括:

  (1)管理的运作系针对何种管理情况?这种情况属哪种类型;

  (2)管理层次为何?每一层次所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

  (3)管理的作业流程为何?有哪些重要的决策点或查核点?

  (4)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需要由哪些作业单位配合完成?

  (5)履行各类型、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需信息为何?信息的性质是什么?这些信息如何获取、流动与贮存?

  根据这些初步的总体性分析,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管理功能、决策重点及沟通网络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安排,并研究出最有效率及效果的信息处理方式。

  一般而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探讨电脑能否提供足够的利益,是否值得行政机关去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可行性分析必须考虑技术、经济、作业三方面的因素。技术的可行性是指行政机关是否具备必要的硬体、软体和应用工具,或现在虽然没有,但到需要时即能具备。经济可行性是指对电脑化的信息系统所需成本与所获利益的计算。作业可行性是指实际运用是否遭受有关人员的抵制,或者目前的行政法规程序能否配合信息化的要求。

  (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重点是:第一,要确认组织发展的基本目标;第二,根据组织目标建立系统的个别目标,并详细制定其优先顺序;第三,根据既定的优先顺序,作出每一应用系统的输出、输入系统规

  2.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就是将前面管理工作分析与评估所得江南体育,组合为一个整体。主要包括系统设计与资源评估两项工作。

  系统设计就是针对电脑信息处理科技的能力,将管理工作系统融入其间,以透过电脑系统的设计与流程安排发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效果。资源评估就是对信息系统所需配备的设备、设备的维修、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效益评估。

  3.建制阶段

  建制阶段是将整合好的系统一步步地建立起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实际的程序设计和整体绩效的评估。设计实际的工作程序并经过测试后纳入作业,同时撰写有关的文件并随时对应用系统进行维护与修正,以确保系统中没有错误或矛盾的地方。最后再进行整体绩效评估。管理人员可用各种有用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如专案管理、计划评核技术、设计过程控制等,以确保建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关于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信息与通讯技术对公共部门的管理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针对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1986年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波兹曼与布莱特施纳德(Bozeman and Bret scheider)将管理信息系统(MIS)运用到公共部门,提出了公共管理信息系统(Publ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特质在于:

  (1)经济权威。公共部门因独占行政服务以及公权力,且评估公共组织的经济效率相当困难,因此,经济效率分析不过是众多评估PMIS的重要指标之一。

  (2)政治权威。政治循环以及法规限制影响PMIS的长远规划,且PMIS的设计规划,必须考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及互依性,并尽可能与外在环境(公民)需求相结合。

  (3)人事系统。因为PMIS将造成组织冲击,受法律保障的公务员可能拒绝学习新的工作法则,且缺乏足够的诱因留才、用才。

  (4)工作环境。实行PMIS可能改变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习惯,且涉及到改变组织结构,因此必须有较长的测试和发展时间。

  第三节公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有效处理复杂的信息,提供行政服务的质量。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仍主要面对管理者例行性、经常性、作业性、有固定因果关系的结构化问题,而对于非结构化问题和非程序性问题,显得帮助不大。因此,丛20世纪80年代以后,决策支持系统的观点便被提出。

  所谓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这一系统有以下特性:

  1.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

  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过程,常常变化多端,难以掌握,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半结构化的,甚至是非结构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将此类决策分析过程予以结构化,以帮助决策人员作出适当的决策。

  2.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

  从收集资料、界定问题、拟定方案、比较方案、选择方案,乃至方案实施后的评估等整个决策过程,皆可由决策支持系统加以支持。

  3.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

  决策支持系统所掌握的信息,必须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随时随地的予以更新修正。对于决策分析准则与模式的应用,也应随着问题的不同而具有改变或修正的能力。同时,必须能快速地回应环境的变化,以争取时效。

  4.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

  5.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

  由于决策者面临的多是非例行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因此,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很难有显而易见或惟一可取的答案。决策者常常需要不断地询问“假如……如何”的问题,以切实了解各项方案的可能前因后果,然后评估比较其利弊优劣,在做最后的抉择。而决策支持系统便具有此种功能和特性。

  6.容易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必须具备容易使用的特点,以方便非电脑专业人员以交谈的方式使用,同时,应具备以对话的形式查询要求信息的能力。

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框架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是以决策者个人进行策略性决策的需要为着眼点,所以,决策支持系统较之管理信息系统更重视理性的决策步骤。决策支持系统由以下三种次级系统构成。

  1.语言系统

  所谓的语言系统即使用者(即运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者)个人与电脑系统间相互沟通的媒介系统,通常系指使用者输入电脑系统所使用之程序、指令及陈述,或是电脑系统输出的信号、陈述,通过这些联系人与电脑的沟通语言,决策者才能与电脑进行互动,而这些则关系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性和效果。语言系统的设计应以方便决策者使用为原则。

  2.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系统的内容应涵盖所有可供决策者参考的大量信息,使决策者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知识。从辅助决策者处理非结构化问题的观点出发,知识系统不但要能提纲静态与动态的资料,还必须展现决策模拟的效果,提供各种可能的因果组合。为方便使用者获取信息、组合信息、应用信息,知识系统应包括管理信息的系统。一般来说,知识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1)资料库。资料库所贮存的是大量的“问题领域”,包括;了解某特定问题的线路、建立模式的方法、选取模式的组合及模式的修正规则、限制条件与相关资料的来源。

  (2)资料库管理系统。资料库管理系统的能够是将这资料库中大量的信息与问题领域有系统地组织起来,使用者可以通过它寻找、增删、修正某特定问题及相关信息。

  3.问题处理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问题处理系统,问题处理系统扮演着部分呢人脑分析、推理和综合的功能,它是“语言系统”和“知识系统”之间的一座桥梁。问题处理系统通过语言系统来了解决策者的需要及问题描述,以此作为决策的前提,并从相关的问题领域抽取出恰当的知识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与判断。所以,问题处理系统担负信息的选取、因果模式的建立、决策问题的界定与分析等重要工作。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必须经过测试的过程,并根据使用的情形,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以确保其具备可行性和准确性。组织在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时,可按下列四项步骤来进行。

  1.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动者应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以了解组织是否需要建立一套决策支持系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有关电脑硬体及软体、系统模式、语言于资料库等事项。

  2.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动者负责研究并选择某些能够迅速简易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硬体设备和软体程序,并研究组织整体资料的;来源及现状,成立相关的推动单位等。

  3.选定试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

  在组织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之前,应选定某一单位试行。

  4.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试行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检讨,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然后在整个组织中全面地推动和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第四节 电子化政府

  电子化政府: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一、何谓电子化政府

  对于电子化政府,时下有不同的称谓和理解。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办公室自动化,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上网”,也有人借用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称为电子政务。“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

  事实上,电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在20世纪70—80年代,人们提出办公自动化,其主要是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理办公室内部业务,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贮存。从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援决策和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对适应、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从90年代以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人民又提出电子化政府或网络化的政府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通讯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以及各资料库,进一步对个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其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公民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的特质为:

怎样评估信息更新的成本效益

  1.倡导科技领先

  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

  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

  政府信息化,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政府信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政府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感。

  4.更有效率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绩效。

  显然,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率的政府。从这个意义上将,电子化只是一个工具或手段而已。

  二、电子化政府在各国的发展

  各国的政府再造,其目的在于将政府改造成为一个精简、弹性,能够创新,有应变能力,有效率的企业型政府。其策略和措施是多样化的,但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策略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确, 现代IT技术的发展也适应地提供了政府再造的工具,造就了政府以新颖的方式传递服务以及创造新服务形态的可能性。是故,各国纷纷提出构建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它是一个运用IT技术强化政府效率与效能;提升政府决策质量;节约政府成本;创新政府流程;提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概念。

  1.美国政府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地受到预算刺字的拖累,在国会削减预算与选民的压力下,由时任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简称NRP)便针对行政过程与效率、行政措施与政府服务的品质进行了重新的探讨,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Reengineering-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观念,由于传统政府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层级节制系统,削弱了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因而欲通过“分散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的理念将信息与工具分散至整个组织当中,让员工能够收集信息并与工作一起成长(Collect Information and Work Together),并增强决策人员的能力。

  NPR于1993年提出《创造成本更少,运转更好的政府》(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两份报告。其中,前者企图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政府得到民众的信赖;后者乃利用信息技术来“革新”政府,提出电子化政府的概念以提升政府的生产力和效率。1994年12月“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简称GITS),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A Vision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报告,以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性政府。

  (1)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Reengineer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由于公共部门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服务与提高效率,同时,信息科技引发个人隐私和安全的问题,犹如威胁社会的不定时炸弹。因此,同在1993年,NPR发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企图通过信息技术改善政府的效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并让政府官员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是21世纪政府的基础建设,并强调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电子化政府”应给予民众更多机会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政府服务。该报告中列出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三点事项。

  第一,强化信息技术的领导能力。信息技术有助于消弭各组织之间的界限,推动组织革新,而一个良好的领导机制,不但能够组合组织的意愿与承诺,更能确保在信息技术上的投入足以完成组织再造的工作。因此,要设立领导机构,针对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与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增进组织的绩效与服务品质。

  第二,建立电子化政府。“电子化政府”的概念起源于“电子银行”的应用,通过整合下列七项电子化的机制,使得民众与政府、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快速、更富有效率。

  一是建立全国性的、整合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

  二是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得支付信息及服务;

  三是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

  四是提供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缴税处理系统;

  五是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

  六是建立全国性的环境指标体系;

  七是推动政府部门电子邮递系统。

  通过电子化政府的各项机制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并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通道。

  第三,建立电子化政府的支援机制。由于电子化政府欲建立“使各种资料都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地流通”的愿景,而此愿景的达成需要依赖电脑软硬件以及通讯设备。因此,落实NII的建设并不注重整体面的规划,进行基本网络实体的构建及若干先导实验计划外,更需对网络管理及共用服务资料进行周详的规划,并修订相关的法规与制定国家与国际使用标准以作为电子化政府推行的支柱。

  (2)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A Vision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4年12月,美国NII小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报告,该报告认为改革政府不仅仅只是人事精简、减少政府刺字而已,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因此,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化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通道,并达成下列三项目标:

  第一,建立起政府资源共享的全国性愿景,将政府机构的信息技术优先顺序加以排列、让政府各级层间信息得以互通合作,并促进与工商界的合作等。

  第二,增进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以建立现代化的“电子化政府”,提供社会大众更有效率的信息与服务,快速回应民众的需求并保护隐私权。

  第三,强化信息技术的领导能力,使得领导者能够善于运用各种信息科技的政策、程序并建立政府服务标准,以达成顾客导向政府的目标。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政府强调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现代化政府成为行政改革的主轴。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化的政府服务不但能为民众提供更为便利、更具弹性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品质。

  2.英国政府

  英国在1994年进行“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计划,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 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并在“Green Paper”中以电子形式传送政府服务给社会大众,不但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更给以民众更多的与政府往来的通道,并经由策略性的规划将信息技术推广到整体政府结构,表达出将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揭开一场激烈且广泛的改变的企图。其目标包括:第一,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务;第二,改善行政的效率与公开化;第三,替纳税人看紧钱包。强调电子化政府欲以电子化的形态传送政府服务,并建立起电子化政府的原则。

  (1)选择机会。除了传统的以文书、面对面地接受政府服务外,电子化传送政府服务的新方式,给予政府的大多数顾客(包括民众与商业界)更多的选择机会。

  (2)信任。政府在收集与民众自身或商业有关信息时,也必须遵守资料保护的法律与相关程序,以确保信息收集过程的正当性、信息内容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尽量维护资料的安全,并准许民政能够取得有关自身的资料或修改错误的内容。

  (3)可取得性。除了通过信息技术联结政府各部门外,建立电子化的单一窗口,或以全天候24小时与快速服务、增加外语服务等方式,尽可能地提供民政取得政府服务的通道,以达成民众利用政府的“可取得性”与“容易操作”两项重要特质。

  (4)效率。强调政府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行政效率并快速回应民政的需求,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消弭政府各部门与机构间的界限并进行政府组织的简化与整合工作,使得民众不再对各部门间的界限而感到困惑,并针对政府例行的处理程序加以自动化与流程简化,以减少人工处理造成的问题及纸张的浪费。

  (5)合理化。提供政府部门与机构间共享资源或组织功能重组的机会,以减少政府支出并简化系统。

  (6)公开信息。公开信息的制度能够增加国家的竞争力与政府的开放性。除了部分受到法律规范不得公开的资料(包括国家安全、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有关的资料)外,其他政府信息,应该尽量 以电子化形式并经过有系统的处理之后公开,让民众能够更容易地取得所需的信息。

  (7)电子安全。电子环境中的安全是政府必须立即重视的问题,为了不让电子资料被他人不正当地截取与操纵,并保障电子交易过程的程序,政府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机制以维护电子环境中的安全与可靠性,例如由政府或具公信力的第三者建立个人身份与组织的认证制度,采取加密,措施等。

  3.日本政府

  为了建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日本政府在推进政府信息化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划。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行政革新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化,唤起民间之需要与普及,从而担负起国家高度信息化之先导角色。1993年10月临时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将政府信息化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制定政府信息化的推动计划。1994年8月设置了“高度情报通讯社会推进总部”,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总部部长。1994年12月,由内阁会议议决通过了所谓的“政府信息化推进基本计划”。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以1995年度开始,为期五年。其重点是:第一,行政信息的电子化(高度利用行政信息,做到公务人员一人一台电脑,建立各省厅区域网络);第二,信息提供的高度化(发展线上服务,提供电子信息,以达到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第三,信息流程的顺畅化(建立政府机关的广域网络和部会之间的电子文件的交换系统);第四,行政手续的便捷化(逐步实现申请手续的电子化、线上化、窗口一元化等)。

  (1)日本政府信息化推进的计划目标。政府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及政府财政状况,在所有的行政领域,积极导人,并使信息技术的利用,成为行政组织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政府内部之沟通顺畅、资源共享,达成政策制定的迅速、有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从“纸张”之信息处理,转 通讯网络、资料电子化之信息处理。

  (2)日本政府信息化的推动基础与准备方针。

  第一,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行政信息系统。

  第二,加强行政信息流通之畅通与整体运用。

  第三,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建立整合性、超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系统。

  第四,信息系统及执行环境之高度化。

  第五,通讯网络之高度化。

  4.加拿大政府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加拿大政府就开始重构广播通讯政策,1994年向民众承诺将建立和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加拿大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高品质、低成本的信息网络,使每一个公民皆能公平地享有就业、教育、投资、娱乐、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等信息的机会,并使加拿大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使用者及服务提供者。其主要措施包括:

  (1)推行电子化的公开投标系统,使全国各地区的公司行号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对政府采购活动投标;

  (2)推行单一的商业注册登记号码;

  (3)运用电子资料交换与扩大“电子商务”,进行网上支付和税费的征收等;

  (4)推行以电子布告栏及国际互联网传送政府的电子邮件。

  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加拿大政府的效能。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地避免了文件纸张的浪费。以高效、合作为宗旨,设计政府信息传递的架构,加拿大政府E-mail传递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局域网之一,大约有20万名加拿大公务员在此网上工作。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架构,一个全国“无缝”的网络,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机,政府可以与加拿大公民直接对话。

  5.澳大利亚政府

  澳大利亚政府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评估研讨澳大利亚全国信息网络的需求,11月提出“网络化国家”(The Networking Nation)的报告。并提议在2001年之前将宽频网络延伸到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医疗机构及社区中心,提议成立“全国信息服务顾问委员会”,由总理召集领导推动全国性网络的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能够有效地吸收、发展和使用这种新的服务设施,就是要为所有澳大利亚人提供个人发展的新的机会,并通过政府自身的信息化提高政府服务品质和效率。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正在筹划和推动的事项主要包括:

  (1)制定和促进政府各部门行政信息系统的相互联结。除了Internet以外,事实上澳大利亚政府机关早已建立了行政信息网络,以广泛提供政府相关服务。例如,政府部门已建立金融网络、医疗网络、财税网络、工商网络、求职网络、贸易网络等等。这些系统成为政府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骨干系统。

  (2)推动政府机关电子资料流通。公文处理的电子化和网上电子资料交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政府的人力负荷,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推动并协助中小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4)政府信息化的蓝图与愿景。

  第一,发展“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着眼点。

  第二,将“顾客至上”这一企业精神引入政府部门,建立企业型政府。

  第三,提供“单一窗口”的政府服务概念,简化申办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提供创新服务。

  5.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系列广泛的支持机制的基础之上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薄弱的,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尚没有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政府的统一网络,更不用说全国性的政府统一骨干网络;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关都没有自己的内部网,更不用说通过Internet提供公共服务了。

  6.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政府信息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而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法制工作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政府信息化的基本法律缺乏,如政府信息化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二是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7.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

  政府信息化或电子化政府的核心特质政府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服务设施,对社会组织、公民提供公开服务;质言之,在于建立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这就是讲,政府信息化工作要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有机地整合起来。离开信息技术与政府服务的整合,政府信息化便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8.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信息化始终是与政府的再造相联系,而且是政府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信息化在促进政府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从1998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但从改革方案和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再造的工具是一个空白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政府技术层面的变革对观念、结构层面变革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讲,政府信息化和政府改革与再造未能有机地关联和整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改革的绩效。

  9.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政府信息化不仅是国家资产,而且是需要精心管理的重要资产。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信息化的生命所在。信息安全涉及保密性(控制那些存取信息的人)、完整性(确保信息的更新与修改只能经由授权者进行)、可行性(信息授权用户总是能够存取信息)等问题。

  由此电子化政府在中国的发展或者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

  从中国的情况出发,结合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在于:在政府管理领域,普遍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有反应力的、开放的和服务导向的政府。据此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可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流通以及普及应用。

  (2)支持制服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以提高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决策能力。

  (3)提升政府对公民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促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效率。

  2.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加值利用

  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高度的共享,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加值利用。为此,发展公用资料库并促使其加值利用便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

  3.定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满足人民知的权利,便利人民监督政府实政,强化政府部门信息流通而进而提高行政效能,乃至通过有效信息流通体系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国家着手研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制度。

  4.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构成电子化政府或政府信息化最底层的上政府的信息和通讯的基础结构,也可以说是政府信息流通的的“导管”,它包括电缆线、光纤以及其他传送信息的设施或工具,加上把信息从一方送到另一方的控制软体。考虑政府信息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有必要考虑建立电子化政府,推动政府信息化的通讯网络的基础结构。以作为政府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的平台。

  5.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准

  政府信息化或电子化政府的基础在于政府业务的电子化,即改变传统的政府机关办事的方式和手段。传统的办事方法、公务处理及事务管理,皆可以用现代信息及通讯技术加以改变。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业务的电子化,预期应以下方面予以推动与发展:

  电子公文。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实施公文制作电脑化,稽催管理自动化以及电子公文交换。

  电子邮寄。政府的会议通知、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以电子邮寄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

  电子采购。在网络安全认证的基础上,政府机关在网络上进行采购、交易支付等电子作业。人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关财务处理及支付逐步经由网络处理。政府的公共建设招标和投标,亦可随着电子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在网上进行。

  电子法规。在互联网上设立“电子法律、法规资料库”,建立电子法规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法规检索。

  电子规划管理。通过网络上设立电子计划资料库,保证各机关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的一致性。

  电子税务。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税务信息服务;提供税务查询;提供纳税人利用信息卡经由网络转账缴纳、核查税款、提供网络申报税、营业税等。

  电子人事。提供人事及法律检索;网络招聘等。

  电子工商。提供工商资料和信息、工商登记网上申报等。

  电子保健。在网络上提供医药、食品卫生、防疫等医疗保障的信息及服务。

  电子公共事业服务。在网络上提供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各项公共事业的自动化服务,提供查询、申报、交费等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行政业务的电子化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增加硬件、软件设备,更需从政府组织的全面性来了解信息技术的需求、组织目标与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整体性、合理性的规划,力求突破现有的运作方式,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取得政府运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以及人力,促进政府信息的流通及整合 ,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

  6.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

  国家设立政府信息化运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全国政府信息化的工作;各部、委、办局设立法制化的信息单位;地方政府亦设立承担政府信息化职能的机构。考虑到政府机构改革及人事精简,政府信息化部门的设置可以不增加员额以及从现有的机构或人力资源调用。研究与探索政府信息化实施的新机制。

  7.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是信息服务能否健全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系统运作环境中,无论使用者、实体设施、应用作业、资料及档案皆应严格管理。可以预料,随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可能面对各种的意外灾害、电脑故障、人为破坏、侵入、泄密、窜改以及其他种种电脑犯罪,政府机关必须未雨绸缪,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国家、组织及人民的权益。

  8.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从一定程度上说,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政府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每以为公务员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应用能力处理政府公务以为民众服务之外,也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依其专业性质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网络应用的相关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公务人员。

  现在是2016年9月份,不知道小伙伴们现在复习的怎么样了,现在正常的进度应该是至少开始第三轮复习了,很多学生会问是否需要做笔记,我的看法是笔记必须要做,但是分很多种方法,我不太建议那种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写在笔记本,那样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我对我学员的要求是借鉴学长学姐的优秀笔记,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整理,省事且事半功倍。

  除了做笔记之外,大家也得开始研究真题啦,2008-2016年的真题大家一定要学会整理,我们的老师也会给大家讲解出题趋势,以及如何答题。

  育明教育官网:

  https://www.yumingedu.com

  育明教育成功录取学员全真模拟面试视频:

  https://www.yumingedu.com/video/

  育明教育模拟试题题库:

  https://www.yumingedu.com/artlist/60/

  育明教育全真模拟考试试卷阅卷人点评:

  https://www.yumingedu.com/reviews.html

  冲刺必看—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主要复习参考用书、考试科目、复试分数线